close

2579_L_2579   

 

 

卡普欽斯基曾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他的作品寫給全球各地仍保有赤子之心並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們

 

什麼是赤子之心和充滿好奇?作者本人是,希羅多德也是。

 

卡普欽斯基如果沒有讀《歷史》,大概又會成為那個時代一個典型的波蘭人,甚至典型的波蘭記者。在封閉社會長大,充滿跨越邊界的渴望,在極大好運的庇護下真的大跨一步去了東方,於是直接被當地複雜的文化震撼,又打算一步縮回來。

 

幸好他沒有就此止步,而是繼續試探著前進,並且更好的是,帶上了希羅多德。

 

於是他逐漸在戰火與破敗的現場沉醉於故事中,並逐漸找到真正的,跨越邊界的意義:

 

我們必須加以認識,因為這些異於吾鄉吾土的世界和文化,都可以是我們的借鏡,我們可以借此更瞭解自己。唯有與他方世界相遇,有所比較,我們才有辦法定義自己的身份認同”.

 

而對異鄉文化的認識,甚至不限於,或者說不重在自己親身拜訪的那一次,譬如作者第一次出行就遭遇文化濃度極強的印度。而他在回到波蘭後瘋狂尋找資料,才得以確認自己在印度的經歷:

 

每讀一本新書,我就仿佛踏上一趟新的印度之旅。我會一面憶起曾遊訪的地方,一面在先前我自以為瞭解的事物中,發現新的深度,面相,以及新鮮的意義。遠比我之前旅印時,層次更加豐富。此種紙面上的旅程有一種好處,你可以在任何一點暫停下來,冷靜觀察,倒轉回前一個圖像等等。

 

不過總之,讓我們談談希羅多德吧。

 

希羅多德是一個神奇的人。他在他那個時代裡沒有電話,飛機,沒有腳踏車,但他從不在意,從不擔心,自顧自踏上尋訪歷史的旅程。而更神奇的是,他所尋訪的,並非作為神聖中心的希臘的歷史,而是全人類的歷史,這個按卡普欽斯基所述具有世界視野的傢伙在《歷史》開頭如此表述寫書的理由:

 

我之所以要發表這些考察研究的成果,是為了保存過去人類的所作所為,使之不致于隨時間流逝而被人遺忘;是為了使希臘人與非希臘人之異邦人的那些值得讚歎的豐功偉績不致失去其應有的光彩;尤為重要的是,我把他們之間發生衝突敵對的原因給記載下來

 

記錄事件,並探索原因,大概是讓他樂此不疲與人對話的緣由。

 

與人對話並聽到故事很重要。如同卡普欽斯基引述赫拉克裡特斯(Heraclitus(這傢伙竟然在這裡被引用了)的話,“火是萬物之源,最根本的物質。他曾說,萬物就像火一般,永遠變動不居,萬物都會熄滅,唯有熄滅才能再度燃燒起來。萬物皆在流動,但在流動的過程中,萬物也歷經轉化。”。一個人無法踏入同一條河流兩次,甚至無法回憶同一個場景兩次,而希羅多德做的,就是在萬物流動轉化得面目全非前捕捉原貌,以供後人參考。

 

他做得極有興致。根據卡普欽斯基的表述,

 

不曾有過用這類機器來幫忙的念頭;這或許是因為,不靠這些東西,他就能達到目標,就能把事情做得有聲有色。他的世界,他的人生,有其自身的力量,一股自足而不衰的能量。他感知到這股能量,並借之飛翔雲遊。他必定是個愉悅,隨和,親切的人,因為那些他素不相識的異鄉居民只對他這種人吐露內心秘密。

 

希羅多德活得很充實,他探索整個世界,與各式各樣的人遭遇,交遊,聽聞成千上萬個故事;他做事積極,精力充沛,不知疲累為何物,孜孜不息地追尋,忙碌。他對於各種事物,議題,奧秘,都想盡可能有所見識,並解開許多謎團,找出一長串問題的答案,但他的時間,精力硬是不夠。他就是無法把一切摸透,一如我們也沒有辦法,畢竟,人生何其短暫!假如他的時代真的有火車或者飛機可資運用,他留給世人的資料,是否會更加豐富呢?

 

後半部分大概既是赤子的表徵。

 

一個具有赤子之心而充滿好奇的人,可以不知疲累地跨過大陸,瞭解歷史的每一個細節,並把人直接帶入隔著時間深淵的千年前。

 

比如捧著書的卡普欽斯基就深深墜入那個甚遠,且千百年前就已消失的世界某個暑氣蒸騰的熱帶黃昏,坐在海景飯店的陽臺雅座的我,腦海中浮現了瑪爾多紐斯的軍隊那些冷得凍僵的士兵,他們在嚴寒的夜裡,圍著營火,竭力要溫暖他們凍麻的手。

 

而看過書的我呢?

 

 

坐在科索沃首都喝咖啡,感慨手邊無書的時候就想起了它。只不過第一個浮現的影像是那只改變歷史的野兔。看著被整修一新的普裡什蒂納中心大街,一隻野兔越過千百年前的戰火,跳入土坷中。

 

 

 

 

附錄,書中有趣細節:

 

1. 禮物傳達的意義

 

斯奇提亞人和大流士的軍隊即將交戰,送來的禮品是飛鳥一隻,老鼠一隻,青蛙一隻,箭五枝

 

2. 野兔

 

斯奇提亞人陣列就緒,此時,卻有只野兔自原野竄出,在二軍之間的曠地奔跑;斯奇提亞人意見,不顧戰局,紛紛上前追逐。

 

當大流士得知敵人在此時竟仍能分心追逐野兔,他對左右親信說:斯奇提亞人對吾軍之藐視,已無以復加。

 

場景真是奇妙。

 

3.鐵錨

 

希臘軍隊中的雅典人sophanes他習慣在鎧甲的腰帶以銅鏈系著鐵錨,每當他逼近敵人,便拋下鐵錨於地,於是朝向他衝殺的敵人無法使他離開固定好的站位。若敵人轉身潰逃,他便拉起鐵錨,上前追擊。 

 

作者評論,救生索只能讓我們被動漂浮於水面。鐵錨則可以讓我們堅定不移。

 

4.早餐

 

作者在Goree民宿:一塊多汁的木瓜,一杯很香的咖啡,半條法國麵包,以及一瓶果醬。

 

真是我的理想早餐。

 

5. 警語

 

自知軍隊即將戰敗的波斯人說:吾友,神明註定之事,凡人皆不可避免。況且,高層多半不會相信這些。我方才所言,波斯人大多已有覺悟。我們還服從領袖之命令,乃不得不然之勢。人類最難以承受的悲痛,莫過於人已洞徹局勢,同時卻無能為力。

 

 

 

1:推薦波蘭駐台記者沈漢娜為此書寫的前言。

2:“”內為引用書中文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ublefang 的頭像
    doublefang

    doublefang在看書

    double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